一、权是义理、成就、改变
再来谈到权,权与情缘相同层次的是义理,表示道义上如何,道理上如何。化权就比较硬了。我以生活来讲,我们活在一个很多化权的年代,让大家都不太舒服。譬如,当人家的老婆要怎样?当人家的老公需要怎样?虽然没有讲出来,语意与心态都表现出无比压力。做医生要怎样?做老师要怎样?这个应该,所以我们活在太多应该,就是太多化权。
我研究紫微斗数,让我赚了很多就是这些。我很了解这些应该,所以一直都在放松我自己,干嘛要活在那么多应该的痛苦里?如果太多应该压着我们,我们就想着:它不一定呀,不一定应该这样呀,哪里有这么多没必要的应该?
二、强调义则太狠,义也大多虚假,只是权充则可
义理的义字,我们讲义字,适度就好,不要太多。《菜根谭》上讲的:做人要带三分侠气,存一点素心。素心就是平常心,它没有讲七分,我觉得菜根谭很好就是它敢于讲这些话,不然修身养性的,都叫人完全的素心,软绵绵,妇人之仁,强调的大多这些。但菜根谭它讲的是比较合乎实际的,三分侠气就够了。 如果我们没有带三分侠气,这个社会越来越糟糕。这个侠气也可以解释为:在我们社会上,做事情的道德勇气,没有道德勇气,大家遇事都逃吧!一谈到什么事,唉呀!不要管、不要管,那就完了。如果太强调义气、侠气,那会怎么样,像流氓一样,你敢跟我大哥看一眼,我弄死你,其实你看我老大哥一眼,我看你三眼,不是三倍要回来,但偏偏要把他杀掉,太有侠气了,义就变质了。
古人也讲,木太强,太强调木,就是仁太过,太过柔了,要怎么办?要以义断之,就是金克木,义就代表金。义太过则失之于狠,狠毒,要怎么办?以礼节之,礼属火,用克的把它节制下来。
太讲究义,很多是虚假的。如此可以理解,义需要权衡后用、权充的时候用,是权宜之策。若用在权威、权势、权力是不太好的,会太强调,有如太强调义一样的伤人。
权威、权势、权力就像我们刚刚所讲的,它并不永恒,它一定有伤害性。权是代表一种改变、一种成就。我现在讲的成就有如讲因果,但我们偏偏讲成就大家以为好的,讲因果以为坏的,其实成就根本没有好坏,成就可以有好的成就、有坏的成就。
反正成就是一种改变,从A状况改变到B状况,就是毁坏A状况成就B状况,这个成就不必是好或坏,它可以好、可以坏。
三、权力是裹着糖衣的毒药,强调权力会忽略能力
我一直认为,权力是裹着糖衣的毒药,如果以禄权来说,我喜欢权禄并用,禄须权来表现,权须禄来表现,因为禄柔权刚,凡事须要刚柔并济,所以,不管命财官有没有禄权汇聚,应自动向这样的准则学习。
禄是乐观、权是奋斗,要乐观奋斗,乐观不能当饭吃,要靠权来展开,两个一起用;禄是兴趣、权是毅力,兴趣很容易消失,只靠毅力,人生过得太苦,所以缺一不可。化禄才华、化权是才干。权利就是权禄,因为利是禄,权力只是化权。禄以乐观来说。
我的观念都是从命理来,所以我反对修行的人说:人生是苦海,要苦修。为什么不能快乐的修?好奇怪!你为什么要规定我要苦修,难道非苦苦的不能修?我不相信!不要啊!你要高兴,因为你修了以后可以成仙成佛,有什么好苦的?修行一高兴,就已登上仙佛路了。
由这样的理论也可以检讨自己,不必定要检讨命盘,看看你少了什么?当然你也可以检讨命盘,因为学了以后命盘你可以论,论了以后你可以用这个论调再加上去,让人家过得快乐一点,分析命理如果没有让人家更进步、更幸福、更快乐,不要也罢,也不要研究,没有意思。
化权就是一种力量,从A把它推向B,当然它会毁坏A成就B,B或许是我们需要的,或许不是我们需要的,要这样的认知。